他山之石:香港、新加坡公共住宅的啟示

【Mandy/整理報導】
香港與新加坡同樣為高房價、地狹人稠 公屋政策可供台灣參考
北市公宅即將完工,為確保國宅能真正發揮效果,解決低收入者的居住問題,台北市長郝龍斌於年初特地到同樣為地狹人稠、高房價的香港和新加坡取經,希望將國外值得學習的住宅政策帶回台灣。這次行程讓郝見識了香港政府的主導性與公信力,造就公共住宅政策在這兩國如此成功。

郝表示「關鍵是兩方面,一個是透過立法的授權,第二個就是他們是完全政府出資。換句話說就是,將來我們的都市更新公司,很必要的是要有主導性,所以我才強調,如果要有主導性,政府的投資要佔50%以上」。藉由學習臨近國家政府在公共住宅政策展現的魄力與施行方案,台灣的住宅政策才可能更加完備。

香港的「公屋」與「居者有其屋」政策

申請相關資訊


申請費用

兩者居住品質的優劣比較



新加坡「居者有其屋」政策 又稱「組屋」


申請相關資訊


新加坡組屋費用

新加坡組屋優劣比較


香港與新加坡的公共房屋 青年人買房不是夢
新加坡常住人口約440萬,有85%的公民居住在政府的組屋,其中93%的居民擁有組屋房地契,7%的低收入家庭向政府廉價租賃組屋,15%的高收入家庭住在私宅。再看香港公營房屋制度半個世紀以來穩定,為占全港總人口1/3、約210萬的低收入人口提供住房保障,幫助總人口的1/6、約110萬人實現居者有其屋。

新加坡的住宅政策讓剛踏入社會或踏入社會不久但經濟能力仍不佳的青年人,有機會買房子,並組織家庭。利用政府施行的公基金制度,扣除購屋者每個月34.5%的薪水做為房貸,青年人也可擁有環境佳、交通便利、生活機能方便的住宅。

香港的住宅政策也提供青年人購買住宅的機會,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經融學副教授、全國人大代表劉佩涼比喻政府鼓勵青年人買房為「階梯上升」制。他說自己從小住在「公屋」,後來考上大學開始住校,工作賺錢後先買「居屋」給家人住,再買「商品屋」,現在則在房地產市場做投資。他說「公屋給了我激勵和奮鬥的精神,很多香港人都是這樣慢慢走過來的,所以對公屋很有感情。」

新加坡與香港政府除了協助青年人買房,也藉由提供大量公共住宅,以便宜的價格租售,避免房價市場被投資客炒作。另外,為了避免享有公共住宅福利的民眾炒作公共房屋價格,破壞政府提供公共住宅的美意,香港政府規定在一定年限內或擁有財產超過某限額者,需強迫遷出,將公共住宅讓給真正需要的民眾。

反觀台灣,政府興建4000多戶「合宜住宅」供中低所得者申購,其中還保留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讓低收入戶、獨居老人等弱勢者使用。對於大台北地區數百萬戶居民來說,住宅福利實在很有限,而藉由參考其他國家的住宅政策,才能真正看出台灣住宅政策的不足之處。

參考資料: 
1. 香港公屋具有跨時代意義 
2. 香港公屋: 低收入家庭的安身之地 
3. 港公屋制度: 一半人口安居的”政府樓”
4. 香港怎麼管公屋(傾聽)
5. 居者有其屋計畫:
6. 香港低收入者如何安居
7. 新加坡九成三組屋家庭居者有其屋
8. 新加坡興建公共住房 “居者有其屋”
9. 新加坡50年實現“居者有其屋”計劃
10. 新加坡人的美好城市生活: 居者有其屋
11.新加坡50年實現“居者有其屋”計畫
12. 新加坡的土地規劃和住房政策

台、港青年對於各自住宅政策的看法:

台灣青年

香港青年

繼續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