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一日新聞GPS:國教草案爭議多

Chu/整理】
五月二十一日新聞媒體多討論到十二年國教草案。除延續討論馬執政三年級葉盛茂案之外,核能電廠政策及富士康廠房意外也備受關注。媒體所處理的重要公民議題為:(一)教育部公布十二年國教草案;(二)馬執政三年政績如何;(三)核能電廠政策走向。請點選下方「閱讀全文」,參考Chu的資料收集與議題操作短評。

重要議題一:教育部公布十二年國教草案
(一)理想議題架構:草案相關說明主新聞、草案與現存體製差異、免式升學優劣與合適台灣社會分析、草案能否解決現存教育問題、學生對於12年國教看法、他國國民教育沿革。

(二)新聞精選:
1. 
民國103 7成國中生免試升高中(十二年國教與免試升學草案,附表格整理,聯合報)
2.
玩假的?12年國教 明星高中仍要考(家長與教師團體對草案意見,自由時報)
3. 
十二年國 免試學不得跨區 特色招生可(解釋與現存升學體制最大差別,中國時報)
4. 看問題/免試上路 抽籤焦慮症也上路 (評論升學體制最大問題在社會價值觀,聯合報)
                                                                                 
(三)媒體操作短評:
今天分區國中基測開跑,教育部早一天宣告十二年國教草案,除蘋果將社會新聞放在頭版之外,其他媒體都將此議題詳加探討。各家媒體除公布草案細則、比較現存教育體制與草案差異之外,也多針對明星學校入學方法細究,多數意見認為草案並無法解決進明星學校競爭壓力大的問題。聯合與中時的報導指出,明星學校要納入「特色招生」容易,未來的升學壓力恐怕更大;申請採計在較成績,等於變相讓學生「早點拚」。蘋果雖訪問學生意見,但分析較少。自由時報以批判角度檢視草案,多納入家長團體聯盟的意見。

各媒體雖對十二年國教草案有豐富討論,但分析僅只於現象面,較少從歷時性與結構面分析十二年國教的成敗可能;台灣教育體制深受社會價值影響,媒體應多檢視社會文化的變遷、倡導多元面向。


重要議題二:馬執政三年的政績分析
(一)理想議題建構: 政績落實的主新聞、政績調查標準為何、藍綠雙方意見、政績對總統大選影響、綠營的執政政策與過去政績、民眾對施政滿意度的詳細調查、民眾需求、對台灣政治民粹的評論。

(二)新聞精選:

1. 研考會公布 馬政見落實比例高達9 (研考會對於馬政見落實調查結果,但未提及調查過程與標準,中國時報)

2. 政見落實九成?綠批馬膨風 (在野黨對政見落實的批評與意見,自由時報)
3. 
馬執政經濟成果 多數民眾無感 (經濟與就業政策分析,公視)
4. 
《社論》世代正義與稅制改革 (評論稅制不公與財政赤字,人間福報)
5. 
社論-不分區提名 重法律專業勿政治分贓 (
評論不分區立委提名機制,中國時報)
6. 理性對話 台灣才有競爭力(評論台灣社會應理性思考,勿流於政黨鬥爭,聯合報)
7. 
社評-愛台灣不是任何人的專利(評論台政黨競爭惡質化,愛台灣勿打口水戰,中國時報)
附錄:考會政績評估

(三)媒體操作短評:
研考會的績效評估準則仍有很多未釐清的地方,也因此成為媒體抨擊的爭議點,政府的資訊透明度有待加強。台灣媒體或多或少有其政治偏頗,以利讀者分眾區隔。在政治選舉上,媒體擔負公眾利益與監督職責,更需謹慎行事,勿流於政黨宣傳工具。媒體新聞報導各具意識型態,難看到「真平衡」的政治報導,但在評論中我們仍可發現呼籲理性思考的論述;媒體必須體悟到可信度是媒體的品牌價值,以真實、監督、公民權益為優先考量,提供有利於台灣社會發展的資訊。


重要議題三:核能電廠政策
(一)理想議題建構:核電廠政策定調說明、續建核四的風險、工安、產值等評估、明確替代能源有哪些、減核階段細節、近來核能政策分析。

(二)新聞精選:
1. 不限電 沒核五 核一不延役 核四續蓋 (
主新聞,聯合報)
2. 
經長:核四繼建 確保安全無虞才商轉 (經濟部對核四說明與評估,聯合報)
3. 
反核聯盟:電力應自由化 (反核聯盟反駁台電的漲電說,聯合報)
4.工商團體:應找替代能源(電力不足恐衝擊產業,應尋替代能源,聯合報)
5. 減核關鍵:替代+節能(評論核能政策不應淪為政治操弄,強調減核,聯合報)

(三)媒體操作短評:
政府的核能政策宣布恰逢馬英九任滿三年,但只有聯合對此議題進行深入分析,並訪問各方意見,核一核二核三的除役以具共識,但除役規劃與時程仍未清楚,需要媒體繼續探討;另外,台灣用電量與民生是否受影響也是焦點之一,未來媒體可針對核四發展進行追蹤報導。

總統大選日日逼近,各項政策、政績都成為雙方候選人馬的政治手段,核能事關民生、國家產業與國家安全,無法免於選舉議題的一環,但更重要的是,媒體與民眾若能借力使力,將核能政策導向安全、經濟與環保相衡的發展面向,將是全民福祉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