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石化的實話:辭典/一分鐘認識台灣石化業

【KY/整理報導】

一般民眾談到國光石化,馬上就會想到濕地、白海豚、汙染、健康威脅,掀起的是一陣環保與經濟的論戰。而環保意識抬頭的今天,經濟利益逐漸退居次位,眾人奮不顧身地,揚起維護環境土地正義的大旗,有股國光不反誓不回的民氣。但持平而言,一般民眾對石化產業的了解程度為何?停建國光石化,經濟上可能的影響是什麼?政府後續的對策又是什麼?民眾的了解卻很有限,本篇報導將為您做整理與解答。

 台灣石化產業分布地圖
(製圖:楊政諭 (資料重繪自台灣工業文化資產網)


石化產業具「產品眾多,製程複雜」結構,因為其資本密集、技術密集、上下游關係密切的特性,導致其發展成為龐大的上中下游產業體系。為了節省成本提高競爭力,上中下游需要高度整合。

石化相關的產品無所不在,塑膠製品、輪胎、人造纖維、家電外殼、電子零件、綠能、生技、半導體產業的關鍵材料等,都是石化產業的產物。

由於石化基本原料如乙烯是易燃且危險的化學品,船運時須用裝設有低溫高壓特殊儲槽的化學船載運,十分不便。因此,產業上下游之間設廠時常形成近距離的石化專區。

台灣石化產業發展由來已久,產業的上中游工廠大多集中在高雄,因其具有港口適合原料與產品進出口,政府長年來規劃高雄為石化工業重鎮,帶來了人口、就業以及外匯收入,卻也帶來空氣與水污染等後果。

台灣石化產業上中下游圖解
(製表:楊政諭 資料來源:台灣工業文化資產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